今天给各位分享倪海厦的伤寒论笔记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倪海厦伤寒论笔记1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三七)
1、大黄,黄连这两味药,如果是打成粉用,由于是祛热的,在粉里面加一点白术祛湿,再加一点没药和乳香来收敛伤口,再加一点三七来排脓,活血化瘀,伤科的外敷一点就可以收口。中药的处方好处就是即可以内服,又可以外敷。
2、伤寒论第121条辨:太阳病吐之,但太阳病当恶寒,今反不恶寒,不欲近衣,此为吐之内烦也。
3、伤寒论第二十三条辨: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脉微缓者,为欲愈也。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
4、伤寒论第117条辨: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者,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更加桂二两。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一二0)
这个时候病人刚好又是表证,表邪就下陷了。表热,表寒,下陷,寒热并下,后面还会有结胸,大小陷胸汤,这些在后面的伤寒论中都会有详细的介绍,例如像心下痞,后面都介绍了五种泻心汤。
伤寒论第108条辨:伤寒腹满谵语,寸口脉浮而紧,此肝乘脾也,名曰纵,刺期门。【原文解释】外感伤寒病,腹部胀满,胡言乱语,寸口脉浮而紧,即肝木克伐脾土的征象,名“纵”,进行治疗用针刺期门的方法。
伤寒论第十六条辨: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之也。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温针:针灸的一种方法,用针针于一定穴内,以艾裹针体而蒸烧之,以冀发汗。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一二三)
1、伤寒论第108条辨:伤寒腹满谵语,寸口脉浮而紧,此肝乘脾也,名曰纵,刺期门。【原文解释】外感伤寒病,腹部胀满,胡言乱语,寸口脉浮而紧,即肝木克伐脾土的征象,名“纵”,进行治疗用针刺期门的方法。
2、按《伤寒论》原文来讲,三阳证无死证,只有失治才会进了入三阴证,三阴证才有死证。反过来,从三阴证治到三阳证,代表病在退,越治越好。从三阳证治到三阴证,代表病在进,越治越坏。
3、阳:辛甘发散,阴:酸苦涌泄,例如 桂枝汤:桂枝,白芍,生姜,炙甘草,大枣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一三七)
伤寒论第121条辨:太阳病吐之,但太阳病当恶寒,今反不恶寒,不欲近衣,此为吐之内烦也。
伤寒论第117条辨: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者,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更加桂二两。
大黄,黄连这两味药,如果是打成粉用,由于是祛热的,在粉里面加一点白术祛湿,再加一点没药和乳香来收敛伤口,再加一点三七来排脓,活血化瘀,伤科的外敷一点就可以收口。中药的处方好处就是即可以内服,又可以外敷。
如果没有伤到津液,照样可以用桂枝汤。比如便秘很久了,攻下后,大便一清掉,“急下存阴”,津液一回头,本来燥渴的现在不渴了,后得了桂枝汤证,还用桂枝汤。
伤寒论116条辨:微数之脉,慎不可灸,因火为邪,则为烦逆,追虚逐实,血散脉中,火气虽微,内攻有力,焦骨伤筋,血难复也。
伤寒论第二十三条辨: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脉微缓者,为欲愈也。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
倪海厦的伤寒论笔记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倪海厦伤寒论笔记1、倪海厦的伤寒论笔记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