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海厦的发汗法方剂(倪海厦治疗汗出过多)

希望站

今天给各位分享倪海厦的发汗法方剂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倪海厦治疗汗出过多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七九)

麻黄汤是摸病人的身体很烫,但是病人感觉冷,脉很浮。这个恶寒是摸病人身体是冷的,病人还怕冷,人在很虚的时候,血不足的时候都会怕冷。这时候用附子壮阳,因为他阳虚

伤寒论第81条辨:凡用栀子豉汤,病人旧微溏者,不可与服之。什么叫旧微溏?就是病人平素大便都有一点点溏薄的意思。【原文解释】:凡是使用栀子豉汤,若平素病人大便稀溏的,应禁止使用。

伤寒论这第75,76这两个条辨就是对发汗以后,出现一些问题,进行一个弥补,当然,在原条文中,没有说弥补的措施,只是对发汗以后,出现了一些症状进行了一个慨述,我们把弥补的措施加进去,以便于加深理解。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八四)

1、伤寒论第71条辨: 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与五苓散主之。

2、伤寒论第84条辨:淋家,不可发汗,汗出必便血。原文解释:这里提到一个词“淋家”,就是平素患有小便淋漓,尿道疼痛的病人。患淋病很久的病人,多阴虚下焦有热,不能用发汗的方法。

3、伤寒论第86条辨:衄家,不可发汗,汗出,必额上陷脉急紧,直视不能眴,不得眠。原文解释:衄血许久的病人,多阴虚火旺,不能用发汗法。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六零)

1、伤寒论第53条辨: 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和谐故尔。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宜桂枝汤

2、伤寒论第97条辨:服柴胡汤已,渴者,属阳明也,以法治之。原文解释:当病人服了小柴胡汤以后,出现口渴欲饮等阳明见症的时候,表示病已经转属阳明证了,治疗的时候,必须按阳明证的治法来进行治疗。

3、按《伤寒论》原文来讲,三阳证无死证,只有失治才会进了入三阴证,三阴证才有死证。反过来,从三阴证治到三阳证,代表病在退,越治越好。从三阳证治到三阴证,代表病在进,越治越坏。

4、伤寒论第111条辨:太阳病中风,以火劫发汗,邪风被火热,血气流溢,失其常度,两阳相熏灼,其身发黄。阳盛则欲衄,阴虚则小便难,阴阳俱虚竭,身体则枯燥。

5、伤寒论第108条辨:伤寒腹满谵语,寸口脉浮而紧,此肝乘脾也,名曰纵,刺期门。【原文解释】外感伤寒病,腹部胀满,胡言乱语,寸口脉浮而紧,即肝木克伐脾土的征象,名“纵”,进行治疗用针刺期门的方法。

倪海厦的发汗法方剂(倪海厦治疗汗出过多)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一0三)

1、如果病人有里寒,再给他发汗,一发汗,胃里的那点食物不动了,我们用的汗剂是解表用的,病人有里寒,有里寒不能用汗剂,用去里寒的药,结果误用了发汗的药。

2、伤寒论第121条辨:太阳病吐之,但太阳病当恶寒,今反不恶寒,不欲近衣,此为吐之内烦也。

3、伤寒论第117条辨: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者,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更加桂二两。

4、伤寒论第105条辨:伤寒十三日不解,过经,谵语者,以有热也,当以汤下之。若小便利者,大便当硬,而反下利,脉调和者,知医以丸药下之,非其治也。

5、按《伤寒论》原文来讲,三阳证无死证,只有失治才会进了入三阴证,三阴证才有死证。反过来,从三阴证治到三阳证,代表病在退,越治越好。从三阳证治到三阴证,代表病在进,越治越坏。

6、伤寒论第120条辨:太阳病,当恶寒发热,今自汗出,不恶寒发热,关上脉细数者,以医吐之过也。 一二日吐之者,腹中饥,口不能食;三四日吐之者,不喜糜粥,欲食冷食,朝食暮吐,以医吐之所致也,此为小逆。

倪海厦的发汗法方剂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倪海厦治疗汗出过多、倪海厦的发汗法方剂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声明:本站所有数据均来自网络,如有错误请联系站长修改,侵权的请联系删除!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