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阳虚脚寒案例倪海厦,以及倪海厦治脚怕冷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 1、倪海厦版伤寒论的前世今生,解读经方(附)中医的问诊十个法则
- 2、倪海厦说肾阳虚先强脾胃是不是真的?
- 3、倪海厦《人纪系列针灸篇》笔记之8.足少阴肾经
- 4、经方到底用原方好还是合方好?倪海厦大师用实例告诉了我们答案
- 5、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七九)
倪海厦版伤寒论的前世今生,解读经方(附)中医的问诊十个法则
伤寒论是中医的经典著作,由汉唐中医倪海厦在2006年始写。 经方是指在伤寒论和金匮中所使用的处方,其源头已不可考,有多种说法。 医圣张仲景是继承经方,并且将经方条辨化的第一人,他采用内经热论中的六经辩证的方式来发扬经方。
倪海厦说经方一两是75克。倪海厦老师是台湾人,台湾一钱等于75克,所以倪师一钱等于4克(75克),二钱等于8克(5克),三钱12克(125克),4钱等于15克,5钱等于18克(175克),六钱等于24克(25克),一两等于38克(35克)。
伤寒论第112条辨:伤寒脉浮,医以火迫劫之,亡阳,必惊狂,起卧不安者,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主之。【原文解释】太阳伤寒症,脉象浮,本应当发汗解表,医生却用火治法强迫发汗,导致心阳外亡、神气浮越,出现惊恐狂乱、坐卧不安的,主治用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
倪海厦在当代中医界以其独特的经方应用而著称,尤其在对《伤寒论》的理解与实践中展现出深厚的功力。他将经方的理念与现代疾病相结合,尤其在处理重大疾病方面,展现了经方的“虎狼之师”特质,为后世树立了典范。不可否认,每位中医大家对经方的解读都有独到之处,因此在临床应用上会出现差异。
倪海厦说肾阳虚先强脾胃是不是真的?
倪海厦认为,肾阳虚的患者在进行治疗前,应先强化脾胃功能,这一观点有其科学依据。肾脏的健康与脾胃的强弱确实存在密切联系。当个体出现脾阳虚症状,如食欲不振、手脚冰凉等,表明脾胃功能可能受到影响。此时,若直接滋补肾阳,可能导致脾胃无法有效吸收和运化补充的营养。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淫羊藿具有显著的补肾作用,但并非人人适用。对于阴虚火旺、阳事易举的人来说,过量服用淫羊藿可能会加重症状。因此,在使用前最好咨询专业中医师的建议,以确保用药安全和有效。
美国经方中医大师倪海厦深入解读高血压,揭示其并非单纯的疾病,而是身体对内外环境失衡的警示。他强调,高血压起因多样,可能源于压力过大、胆结石、肾结石或肾积水,这在中医理论中对应着肝阳上亢和肾阳不足。HT-23号产品针对这些问题,通过排除多余水分,维持正常水分平衡,以预防中风。
倪海厦《人纪系列针灸篇》笔记之8.足少阴肾经
足少阴肾经起始于足小趾下,斜行至足心涌泉穴,沿内踝后缘分出,进入足跟,向上沿小腿内侧后缘,至腘内侧,上股内侧后缘入脊内长强穴处,穿过脊柱属肾,络膀胱。 肾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
如果一个人说全身上下痒,那就用合谷曲池筑宾三阴交,需要清血就加上血海穴。阴谷穴:肾经的合穴,属性水,所以是本穴,可泻肺与大肠(金经)之实症,补肝胆(木经)之虚症。阴谷还是妇科的大穴治疗如:白带异常。横骨穴:冲脉与足少阴肾经的交会处,从这里开始肾经与冲脉重叠在一起。
最后一条分支从颈项分出下行,通过肩甲内侧,从附分穴下行至腰部,沿大腿后外侧至腘窝处与前一支脉汇合,然后下行穿过腓肠肌,出足外裸后沿足背外侧缘至小趾外侧端至阴穴处,进入足少阴肾经。《素问.灵兰秘典论》中提到:“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
手厥阴心包经起于胸中,出属心包络,向下穿过膈肌,依次络于上、中、下三焦。 循行路线从胸中分出,沿胸浅出肋部,至腋下三寸的天池穴处,向上至腋窝下,沿上肢内侧中线入肘过腕部,入掌中的劳宫穴处,沿中指桡侧至中冲穴处。
经方到底用原方好还是合方好?倪海厦大师用实例告诉了我们答案
1、倪海厦大师的医案清晰地展示了经方合用的可能性。正确的经方使用应基于精准的辩证,结合经典方剂,并根据病情适当调整药物。大师的处方不仅体现了对经方的深刻理解,也展示了灵活运用经典方剂治疗复杂病症的能力。这一案例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告诉我们经方合用不仅可行,而且往往是必要的。
2、近年来,随着中医学经典的浪潮袭来,大家重新开始重视经典,经方在临床中的应用也多了起来,这是好事,可是,关于经方的使用,历来有两种声音,一种认为,用经方尽量用张仲景的原文原量,不要随意加减,更不要随意合方使用。
3、五苓散: 由猪苓、泽泻、茯苓、桂枝、白术组成,具有化气解表、利水逐饮的功效,如果患者是眩晕伴见口渴、小便不利甚至呕吐时,倪海厦就会用到五苓散,通过去全身的水来治疗晕眩。
4、今天分享倪师用量的规律,是想说明倪师并没有像国内很多经方家那样使用100克或200克这样夸张的用量。1 倪师并非依靠加重某些药物的用量来取得疗效。1 然而,倪师的方子基本都是经方的加减组合,很少直接使用原方原量。1 这体现了中医“三因制宜”的实际原则。
5、在学习倪海厦老师的医案时,发现他最常用的补肾组合是补骨脂加泽泻,这个用法与国内许多名老中医补肾的思路有所不同。 李可老中医经常使用“肾四味”组合,包括补骨脂、菟丝子、枸杞和淫羊藿。
6、这口奶太重要了,因为现在的经方中医,在教学生时,都在告诉学生如何加减,有了这口奶,我就不会被误导。现在的经方中医都在实践经方的合方、经方合时方、经方加减时,我却更尊重经方之原方,在自己、家人、朋友中实践经方原方治病的疗效。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七九)
芍药甘草附子汤方: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附子二枚(炮去皮,破八片)。三味共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三服。 此汤多用于素体虚弱、缺血之人。常用剂量为白芍两钱、炙甘草两钱、炮附子四钱。治疗静脉瘤时,若疗效不显著,可加重白芍用量,但炙甘草仍保持二两。
伤寒论第97条辨:服柴胡汤已,渴者,属阳明也,以法治之。原文解释:当病人服了小柴胡汤以后,出现口渴欲饮等阳明见症的时候,表示病已经转属阳明证了,治疗的时候,必须按阳明证的治法来进行治疗。
伤寒论第97条辨证:若患者服柴胡汤后感到渴,表明病邪传入阳明,需依法治疗。原文解释:患者服用小柴胡汤后,若出现口渴等阳明证候,说明病情已转变为阳明证,治疗时应依照阳明证的治疗原则进行。分析病例,有的患者原本表现为少阳证,给予柴胡剂治疗。然而,在药物熬制过程中,患者可能已转向阳明证。
伤寒论第81条辨:凡用栀子豉汤,病人旧微溏者,不可与服之。什么叫旧微溏?就是病人平素大便都有一点点溏薄的意思。【原文解释】:凡是使用栀子豉汤,若平素病人大便稀溏的,应禁止使用。这个病人本来常常下利,大便比较溏,也就是说,这个病人肠胃本来就虚寒,就不要给病人吃栀子豉汤。
阳虚脚寒案例倪海厦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倪海厦治脚怕冷、阳虚脚寒案例倪海厦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