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倪海厦伤寒论讲座8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倪海厦伤寒论讲座视频教程全集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八四)
伤寒论第71条辨: 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与五苓散主之。
伤寒论第41条辨原文: 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原文解释:外感病,表症未解,水饮停聚,出现咳嗽、气喘、发热、畏寒、口不渴的,可用小青龙汤主治。若服小青龙汤后口渴的,是外寒得去,内饮得化,为病情将要解除的征象。
伤寒论第103条辨: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呕不止,心下急(一云呕止小安),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原文解释】太阳病,邪传少阳十多天,医生反而多次攻下,又经过四五天,若柴胡症尚存的,可先给予小柴胡汤治疗。
伤寒论第88条:常自汗出者,重发其汗,必心烦不得眠,小便利,大便硬,小便已,阴疼,可与禹余粮丸。 原文明确指出,常自汗出者若再次发汗,会导致心神不宁、小便异常和阴部疼痛,治疗可选禹余粮丸。
倪海厦说经方一两是75克。倪海厦老师是台湾人,台湾一钱等于75克,所以倪师一钱等于4克(75克),二钱等于8克(5克),三钱12克(125克),4钱等于15克,5钱等于18克(175克),六钱等于24克(25克),一两等于38克(35克)。
伤寒论第113条辨:形作伤寒,其脉不弦紧而弱。弱者必渴,被火者必谵语。弱者发热、脉浮,解之当汗出。愈。【原文解释】病的征象像太阳伤寒症,但脉搏不弦紧反而弱,并且出现口渴,这不是太阳伤寒症而是温病。若误用火攻,火邪内迫,就一定会出现谵语等变症。
倪海厦的视频《伤寒论》第五个视频,说8两是6钱,大家有什么看法啊?_百...
《伤寒论》成书于东汉末年,当时使用的计量单位体系独特,如千二百黍重十二铢等于一两,十六两等于一斤,三十斤等于一钧,四钧等于一石。 在这个单位体系中,“黍”是指黍米,而一两约等于15克左右。 到了宋代以后,中国的计量单位发生了变化,斤、两、钱、分、厘、毫等成为常用的单位。
伤寒论是东汉末年是写的,当时的计量单位是:千二百黍重十二铢,两之为两,十六两为斤,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
倪海厦说经方一两是75克。倪海厦老师是台湾人,台湾一钱等于75克,所以倪师一钱等于4克(75克),二钱等于8克(5克),三钱12克(125克),4钱等于15克,5钱等于18克(175克),六钱等于24克(25克),一两等于38克(35克)。
倪海厦提到,按照经方一两等于75克的标准。 由于倪海厦老师是台湾人,在台湾,一钱相当于75克,因此他所说的四钱等同于4克。 按照这个换算,二钱等于8克,三钱等于12克,四钱等于15克。 五钱则等于175克,六钱等于25克,一两等于35克。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一0三)
伤寒论第88条:常自汗出者,重发其汗,必心烦不得眠,小便利,大便硬,小便已,阴疼,可与禹余粮丸。 原文明确指出,常自汗出者若再次发汗,会导致心神不宁、小便异常和阴部疼痛,治疗可选禹余粮丸。
如果病人有里寒,再给他发汗,一发汗,胃里的那点食物不动了,我们用的汗剂是解表用的,病人有里寒,有里寒不能用汗剂,用去里寒的药,结果误用了发汗的药。
伤寒论第92条辨: 病发热,头痛,脉反沉,若不差,身体疼痛,当救其里,宜四逆汤。原文解释:病人发热头痛,脉不浮而反沉,如果症状不解,身体依然疼痛的,也应当先治其里虚,可用四逆汤方。
伤寒论第92条辨:病发热,头痛,脉反沉,若不差,身体疼痛,当救其里,宜四逆汤。原文解释:病人发热、头痛,脉不浮而反沉。若症状不解,身体依然疼痛,表明体内免疫系统虚弱,应先治疗内部虚弱,可使用四逆汤。
卷3~4为“百病主治药”,沿用《证类本草》“诸病通用药”旧例,以病原为纲罗列主治药名及主要功效,相当于一部临证用药手册。《黄帝内经》《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其余三者为《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
倪海厦伤寒论讲座8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倪海厦伤寒论讲座视频教程全集、倪海厦伤寒论讲座8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