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倪海厦图文笔记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倪海厦课程笔记全部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 1、倪海厦《人纪系列针灸篇》笔记之12.足厥阴肝经
- 2、倪海厦《人纪系列针灸篇》笔记之9.手厥阴心包经
- 3、倪海厦《人纪系列针灸篇》笔记之11.足少阳胆经
- 4、倪海厦《人纪系列针灸篇》笔记之4.足太阴脾经
倪海厦《人纪系列针灸篇》笔记之12.足厥阴肝经
1、若肝血不足,咋爪软薄,枯而色夭,甚则变形脆裂。肝在志为怒,怒可伤肝,肝的阴血不足,肝的阳气升泄太过则稍有刺激,极易发怒。肝经的气血流注时间是半夜1点到3点。肝经一个14个穴。
2、足厥阴肝经简称肝经,是十二正经之一,本经穴有:大敦、行间、太冲、中封、蠡沟、中都、膝关、 曲泉、 阴包、足五里、阴廉、急脉、章门、期门。一侧14穴,11穴分布于下肢内侧,3穴位于胸腹部,两侧合28穴。
3、足厥阴肝经一侧有14个穴位(左右两侧共28穴),其中12穴分布于腹部和胸部,12穴在下肢部。原穴为太冲穴,络穴为足少阳胆经之光明穴。首穴大敦,末穴期门。
4、足厥阴肝经的功效是:疏肝调经,通经止痛。作用:肝经主藏血,故本穴可疏调肝气,理血调经,清利下焦湿热,用于治疗肝气郁滞,疏泄失常,藏血失职的月经不调,湿热下注的赤白带下,阴痒。
倪海厦《人纪系列针灸篇》笔记之9.手厥阴心包经
手厥阴心包经起于胸中,出属心包络向下穿过膈肌依次络于上中下三焦。循行路线 从胸中分出,沿胸浅出肋部,腋下三寸天池穴处,向上至腋窝下,沿上肢内侧中线入肘过腕部,入掌中劳宫穴处,沿中指桡侧到中冲穴处。
手厥阴心包经的位置 《黄帝内经》 说“膻中这,臣使之官,喜乐出焉”。“膻中”就是心包,它位于两乳之间的正中位置,是宗气汇聚的地方。
每天一个中医小知识:手厥阴心包经。主要病候:脏腑病:心痛、胸闷、心悸、心烦、癫狂等;经脉病:腋肿肘臂挛痛、掌心发热等。
倪海厦《人纪系列针灸篇》笔记之11.足少阳胆经
1、.外丘穴:胆经的郄穴。灸外丘可解肝经的毒。3光明穴:胆经的络穴,配肝俞、肾俞、风池、目窗、睛明、行间治青光眼和早期白内障。3阳辅穴:胆经的经穴,属火,木生火,所以是胆经的子穴,胆经的实症用此穴。
2、足少阳胆经中最常用的有:①风池。在头骨下项肌外侧凹陷中。主治头痛、项强、目赤痛、中风、热病汗不出。针5~8分,斜刺;灸3~7壮。②环跳。取时侧卧、伸足屈上腿髋关节外侧之横纹头取之。主治腰腿痛、半身不遂。
3、出外踝前边的丘墟,沿足背走到第四趾外侧端的足窍阴;它的另一支脉,从足背分出,沿第二跖骨之间,前行出足大趾外侧端,回过来贯穿爪甲,分布于足大趾爪甲后丛毛中,经气由此处与足厥阴肝经相接。
倪海厦《人纪系列针灸篇》笔记之4.足太阴脾经
1、脾的气血流注时间为早上9--中午11点,脾气旺的人,9--11点最有力。脾经一共二十一个穴 第一个隐白穴:脾经的井穴,属木,因为脾主少腹,因此妇科问题,像经漏不止,白带,阴道问题都可以在脾经的井穴上治疗。
2、大包:足太阴脾经终点;脾之大络;在侧胸部,腋中线上,当第6肋间隙处。与足阳明胃经交接部位:足大趾端。与手少阴心经交接部位:心中。1阴陵泉:在小腿内侧,当胫骨内侧踝后下方凹陷处。
3、足太阴脾经中最常用的有:①隐白。在足趾爪甲角的内侧约1分许取之。主治吐泻、月经过多、惊风、癫狂。针1~2分;灸2~3壮。②公孙。在第一跖骨头后1寸。主治胃脘痛、腹痛。针5分;灸3~5壮。③三阴交。
4、腹哀 (Fùāi,SP 16) 足太阴、阴维之会【定位】 脐中上3寸,前正中线旁开4寸【解剖】 在腹内外斜肌及腹横肌肌部;布有第8肋间动、静脉;布有第8肋间神经。
5、足太阴脾经腧穴 本经腧穴 足太阴脾经左右各21穴。主要分布在足大趾、内踝前、下肢内侧中部(内踝上8寸以下)及前部(内踝上8寸以上)、腹部第3侧线(前正中线旁开4寸)、胸部第1侧线(前正中线旁开6寸)、侧胸部。
6、实-痛-子穴泻(一周之内);实中带虚(痛多酸少)-先泻后补;虚中带实(酸多痛少)-先补后泻;虚(酸)-补 油性皮肤-灸合谷 合谷往下两指掌骨交处有奇穴-牙痛合谷,对侧治疗。
关于倪海厦图文笔记和倪海厦课程笔记全部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