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内关的针灸方法倪海厦,以及内关的针灸方法视频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 1、倪海厦针灸笔记5
- 2、神奇的止呕逆穴位:内关穴
- 3、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一三三)
- 4、内关简介
倪海厦针灸笔记5
、前顶、顖会与上星穴: 百会往前一寸半是前顶。 平常下针时, 百会前一寸半,后一寸半, 左一寸半、 右一寸半, 都是加强百会的效果。 下头针时,病人要躺着,百会前的五分处斜刺,刺到百会穴。
倪海厦老师是针药并用的中医大师,不仅理论造诣很深,而且具有几十年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经他治愈的疑难杂病患者不计其数,享誉海内外中医界。下面摘录他在《针灸大成》课上讲解“合谷穴”用法的一段精彩内容,以飨读者。
剩下纯乌头汤再加一碗蜂蜜继续熬成一碗乌头蜜,装好放入冰霜备用,再熬桂枝汤,桂枝汤用六碗水煮成两碗水,煮好后,每次服一碗,吃药时放入一汤勺乌头蜜拌匀一起喝下去。
寸又可以叫做表,尺又可以叫做里。阳脉就是寸脉比较浮的时候,就知道病在表;当寸脉比较沉下去的时候,就知道是表虚掉了。
神奇的止呕逆穴位:内关穴
内关穴是手厥阴心包经上的穴位。它联络着上、中、下三焦,所以,可治疗上焦的心悸、胸闷等症;中焦的胃疼呕吐症;下焦的泌尿系统和女性月经病。心包经是代替心脏行使职权的经络,是心脏的保护伞。
内关穴,手厥阴心包经络穴,八脉交会穴~通阴维脉。内关穴是人体的养生要穴,古代养生家将其和合谷穴、足三里看作为延年益寿的三大要穴。
内关穴作用内关穴在前臂手掌侧的正中线上,腕横纹上2寸的位置,是手厥阴心包经的穴位。
内关穴位通心经,止呕安神有奇功。内关穴在腕关节正中直上两寸处两筋之间,属于厥阴心包经。按压或针刺内关穴,能宽心理气,宁神和胃。
心律不齐者,内关穴是“益友”内关为常用特定穴,它是全身强壮的要穴之一,对治疗心、胃疾病以及神经性疾病都有明显的效果,能宁心安神、宣痹解郁、宽胸理气、宣肺平喘、缓急止痛、降逆止呕、调补阴阳气血、疏通经脉等。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一三三)
伤寒论第117条辨: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者,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更加桂二两。
伤寒论第121条辨:太阳病吐之,但太阳病当恶寒,今反不恶寒,不欲近衣,此为吐之内烦也。
寸口脉为阳脉, 《伤寒》以浮沉迟数为四大主脉 ,浮、大、数、滑、动皆为阳脉。浮而大为重阳脉,两个阳脉叠加在一起。重阳脉出现时必须迅速把阳去掉,不然阳太过会亡阳。
按《伤寒论》原文来讲,三阳证无死证,只有失治才会进了入三阴证,三阴证才有死证。反过来,从三阴证治到三阳证,代表病在退,越治越好。从三阳证治到三阴证,代表病在进,越治越坏。
“伤寒”两字来源于《难经》第五十八难:“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温病,有热病,有湿热。”这五种病全部来自伤寒。
伤寒论第108条辨:伤寒腹满谵语,寸口脉浮而紧,此肝乘脾也,名曰纵,刺期门。【原文解释】外感伤寒病,腹部胀满,胡言乱语,寸口脉浮而紧,即肝木克伐脾土的征象,名“纵”,进行治疗用针刺期门的方法。
内关简介
内关穴:缓解心律不齐 内关穴的位置很好找,在前臂的内侧。我们将左手掌伸出,然后将右手三个手指并拢,把无名指放在左臂的腕横纹上,这时食指和手腕交会之处就是内关穴的位置。
明朝在“外边”长城之外,还修筑了“内边”长城和“内三关”长城“内关”长城以北齐所筑为基础,起自内蒙古与山西交界处的偏关以西,东行经雁门关平型诸关入河北,然后折向东北,经来源房山昌平诸县,直达居。
(1)点按内关穴。内关为手厥阴心包经之合穴,手厥阴心包经起于胸中,旁络三焦,其经络循行路线起于乳旁,外走上臂内侧,下行至中指指端。
长城(Great Wall),又称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是一道高大、坚固而连绵不断的长垣,用以限隔敌骑的行动。长城不是一道单纯孤立的城墙,而是以城墙为主体,同大量的城、障、亭、标相结合的防御体系。
人体穴位配伍:配内关穴、人中穴治中暑、昏厥。穴义:三焦经体内经脉的温热水气由此外冲体表经脉。三焦经井穴。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凉湿水气。运行规律:散热后循三焦经传于液门穴。
关于内关的针灸方法倪海厦和内关的针灸方法视频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